幸运飞艇

明园晨晖学者梁一鸣博士团队在《心理学报》发表研究成果

时间:2022-08-26浏览:224设置

睡眠问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各症状间的独特作用


   睡眠问题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诊断标准之一,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难以保持睡眠状态。一些研究者认为, 创伤后睡眠障碍是PTSD的继发症状,是由PTSD的特异性症状——噩梦导致的衍生症状。也有研究者把睡眠障碍的产生归因于PTSD的高警觉症状。另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他们认为睡眠问题不是继发性的伴随症状, 而是PTSD的核心特征, 因此应当在PTSD的干预过程中被给予更高的优先级。创伤后的睡眠问题在PTSD症状系统中的地位究竟如何?目前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此外,在研究针对的样本人群上, 以往探讨睡眠问题和PTSD症状关系的研究多关注成人群体, 而较少关注儿童青少年群体。鉴于儿童青少年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睡眠问题与PTSD症状关系也需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进一步探究。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幸运飞艇 明园晨晖学者梁一鸣博士团队在《心理学报》发表研究成果,采用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方法,探究睡眠问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各症状间的作用。研究在舟曲特大泥石流后的3个月(T1)、15个月(T2)、27个月(T3)进行了追踪测量,1460名全程参与调查的儿童青少年的样本纳入了分析。三次调查均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儿童修订版)测量儿童的PTSD症状。

 研究团队采用交叉滞后网络估计的方式来构建T1→T2T2→T3的交叉滞后网络, 以探究灾后两个阶段中PTSD症状网络内症状的预测路径。这是由Rhemtulla等人(2021)开发的使用纵向面板数据推测网络中变量预测方向的方法,控制每个项目的自回归效应并估计上一个时间点的单个项目对下一个时间点时的所有其他项目的预测。在症状网络的图中, 节点代表症状, 箭头代表交叉滞后效应的方向, 绿色箭头表示正向预测, 红色箭头表示负向预测, 线条粗细表示关联的强度。由于交叉滞后网络估计的边缘是有向的, 所以可以得出发出预期影响(out-expected influence; out-EI)和接收预期影响(in-expected influence; in-EI)两种中心性指标。out-EI表示了一个节点在网络中预测其他节点的程度; in-EI表示了一个节点在网络中受其他节点预测的程度。由于out-EI高的症状可以预测大量其他的症状, 即它的激活可能继而引发网络中的其他症状, 因此在临床研究中被特别重视。



1. T1→T2(a)T2→T3(b)的儿童PTSD的交叉滞后网络(隐藏自回归)

注: B1 = 侵入性想法, B2 = 噩梦, B3 = 闪回, B4 = 线索引发情感反应, B5 = 线索引发生理反应, C1 = 回避想法, C2 = 回避外在线索, C3 = 失忆, C4 = 兴趣减退, C5 = 与他人疏离, C6a = 积极情感受限, C6b = 消极情感受限, C7 = 对未来无望, D1 = 睡眠问题, D2 = 烦躁/愤怒, D3 = 注意力问题, D4 = 高警觉, D5 = 惊跳反应过度。


   通过交叉滞后网络估计出的灾后T1→T2 (3个月到15个月时)以及灾后T2→T3(15个月到27个月时)PTSD网络分别如图1(a)和图1(b)所示。中心性估计表明PTSD网络中out-EI高的症状存在时间特异性(见图2)。3-15月的高中心症状是睡眠问题(D1),其次是线索引发生理反应(B5); 15-27月的高中心症状是与他人疏离(C5)和线索引发生理反应(B5)。这表明睡眠问题在PTSD的网络中的作用在不同阶段是变化的。


2. T1→T2(a)T2→T3(b)儿童PTSD交叉滞后网络中症状的out-EI

注:B1 = 侵入性想法, B2 = 噩梦, B3 = 闪回, B4 = 线索引发情感反应, B5 = 线索引发生理反应, C1 = 回避想法, C2 = 回避外在线索, C3 = 失忆, C4 = 兴趣减退, C5 = 与他人疏离, C6a = 积极情感受限, C6b = 消极情感受限, C7 = 对未来无望, D1 = 睡眠问题, D2 = 烦躁/愤怒, D3 = 注意力问题, D4 = 高警觉, D5 = 惊跳反应过度。


 本研究揭示,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 睡眠问题对于PTSD 其他症状的预测存在时间特异性。当它在创伤后早期出现时, 对整个症状网络的预测性是极强的, 可能大量激活其他PTSD症状。因此, 睡眠障碍可能对灾后PTSD的早期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当创伤事件发生后较长时间(15个月到27个月期间), 睡眠障碍的中心性降低, 一些其他症状的中心性升高, 这反映了PTSD网络在稳定形成之后, 其长期性的维持主要依靠与他人疏离和创伤线索引发的生理反应等, 不再是睡眠障碍。这些结果也揭示了PTSD症状结构具有阶段演变的重要特点。未来研究在探讨睡眠问题在PTSD症状中的作用时, 应当进一步考虑时间的作用。灾后PTSD的干预可以尝试在不同时期设置不同的靶点并进行临床效果检验, 以改进目前的治疗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幸运飞艇 明园晨晖学者梁一鸣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幸运飞艇 本科毕业生杨璐溪为论文的第二作者,幸运飞艇 席居哲教授为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正奎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BSH129)、上海市启明星项目“扬帆专项” (22YF1411600)、上海市科技计划项目(20dz2260300)等资助和支持。


论文信息

梁一鸣, 杨璐溪, 席居哲, 刘正奎. (2022). 睡眠问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各症状间的独特作用:基于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模型. 心理学报, 54, 1206-1215. doi:10.3724/SP.J.1041.2022.01206


图文|杨璐溪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