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飞艇

胡寄南(1905—1989)

时间:2024-04-24浏览:10设置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专长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原籍安徽省太平县,1905年11月18日生于上海市。早年留美,先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1931年获硕士学位后转入芝加哥大学,1934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浙江大学心理学副教授,1936年以后曾在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其间,并兼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暨南大学教务长。1951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后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1961年以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兼心理学教研室主任。还曾兼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备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 . 心理学卷》编委。

胡寄南从大学时代起就接受了行为主义思想的熏陶,最初在郭任远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关天幼猫及幼鼠在同一笼子内喂养长大的实验,以否认本能的学说;后来在美国A. P. 威士指导下为取得硕士学位对新生婴儿进行实验研究;最后在K.S. 拉希莱指导下进行切除动物大脑对其记忆力影响的研究。自1934年回国后,他通过长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实践,并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逐渐放弃了他早先的行为主义观点,对于心理学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如下的一些见解:一、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这是从300例针刺麻醉下进行胃部切除患者的临床研究而得出的结论;二、内省的自我分析法是研究人的心理的基本方法;三、信息是从精神到物质以及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化物(《自然杂志》,1982),他的这一理论已由上海交通大学康复工程实验室对百余例残肢患者进行肌电信号测试而得到证明(《中国医学工程学报》,1985);四、一个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的、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心理活动,不仅能主动地指向过去和现在,而且也能主动地指向未来。(《心理学报》,1984);五、通过对60例现代中国优秀人物个性心理品质的探讨,发现优秀人材的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创造思维、坚强意志、待人接物及自我意识等方面的特征,并作出个性仍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意识活动的独特的动力组织系统的结论。

胡寄南的主要论文有:《读了严既澄的非本能论之批评以后》(《学灯》,1922)、《大脑损伤对动物记忆力的影响》(美国《普通心理学杂志》,1938)、《论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教育研究》丛刊,1980)、《信息的分析综合储存――这就是心理活动的实质》(《心理科学通讯》,1980)、《论信息是从物理过程到神经过程又到心理过程的转化物》(中国心理学会60周年代表大会上的学术报告,1981)、《研究人的心理的基本方法――内省的自我分析法问题》(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论文集,1983)、《弗洛伊德和他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美学与艺术演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人的意识和意识的产物》(《心理学报》,1984)等。此外,《胡寄南心理学论文选》一书于1985年由上海书林出版社出版。


返回原图
/